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比赛通知|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关于承办“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交叉学科赛道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



各学院师生: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精神要求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深入推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原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设计论坛第一轮预通知》及学校校赛工作安排,本次比赛“交叉学科”赛道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承办。具体安排如下:

一、论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三、论坛类别

1.大学生医学基础创新研究论坛

展示及交流大学生为解决医学问题或以实验手段解释医学现象而开展课外科研的尚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大学生医学基础实验设计论坛

展示及交流大学生为解决医学问题或以实验手段解释医学现象而开展课外科研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实验设计。

四、参赛条件

1.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含“5+3”的本科阶段学生以及在华留学生等)。

2.组队规则:以团队形式参加,每个队伍35 人(不少于3人,不超过5人),每位学生须在作品中有实际贡献;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一般要求不跨校组队。鼓励校内跨学科组队。校赛选拔队伍数量不限,选拔后按复赛指标限额推荐若干支队伍参加复赛。

注:被遴选推荐参加复赛的作品提交后,团队成员及排序、指导教师不可更改。

五、作品分类、分组及要求

(一)作品分类

1.创新研究论坛:尚未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2024630日前处于投稿阶段的学术论文均可以参加交流)以及直通指标作品以参赛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全国大赛设立2届过渡期:自第12届大赛开始,创新研究论坛作品要求必须至少参加过校赛的实验设计竞赛,引导从创新设计到实施、完成、形成创新结果。

2.实验设计论坛:原创性科学研究实验设计。交叉学科赛道仅限实验设计作品。

(二)作品学科分组及复赛指标

论坛作品范畴为医学类基础研究,每个作品限选一个学科组(亚组)申报。

【交叉学科】“医学+X”交叉学科赛道支持医工交叉等医科与其它学科大类交叉的学生自主原始创新研究,重点支持有转化前景的项目,限实验设计类,分以下2个亚组:

(1)第一组:医工交叉研究

(2)第二组:医科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

复赛指标:

交叉学科:限2项,其中医工交叉至少1项以及其它交叉学科创新设计项目。严格审查自主原创性,实施推荐制:由1名校内国家级人才(要求是科技类人才项目专家)、2名校外国家级人才签名推荐。

(三)作品要求

作品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学生本人及团队独立完成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实验设计作品:要求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撰写;强调自主原创性,不得抄袭或借用指导教师各类基金项目的内容,可在各基金项目的拓展方向上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材料经费预算限定在10万元内。

2.创新研究作品:要求学生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自主实施完成。不得抄袭或借用研究生完成的内容。

注:本论坛往届获得三等及以上(包括总决赛)的同类作品不得重复参加(设直通指标,鼓励参加过实验设计论坛的项目完成后形成论文、参加创新研究展示交流);获得过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类、挑战杯、“互联网+”等省级、国家级三等奖(铜奖)及以上的作品不得重复参加。经查重,与往届获奖作品重复30%以上取消资格。

六、赛程安排

分校内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竞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一)校赛初赛

1.预报名:请各团队负责人于2024331日前填写报名表(附件6)后发送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学办邮箱bme_jxb@gzhmu.edu.cn,并加入第十届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交叉赛道)QQ群(702185272)。

2.提交报名材料:参加校赛初赛的团队及作品数量不限,请各团队负责人于2024415日前登录论坛官方网站:www.jcyxds.com,注册登录后填写个人及团队成员信息,提交2个报名材料(附件1:中英文摘要完整版Word格式;附件2:原创性声明PDF格式;其它附件如推荐信等)。具体操作流程参考网报指南(附件7)。注:分区请选择“中南部赛区”。原创性声明需要所有指导老师签字,学生所在学院盖章。

3.提交作品材料:学校管理员于2024420日前对各队伍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核通过后,请各团队负责人于2024425日前提交作品(附件1:中英文摘要盲审版PDF格式;文件名以作品标题命名)。

注:所有作品必须登录论坛官网填报,否则不得参加校赛评选。若发现出现违背声明的诚信问题、重复参加等问题,经查明违规事实后国赛组委会将取消参加资格、论坛表彰、并对相关学生、指导教师及学校进行全国通报批评。

4.函评:根据校赛报名团队数量来确定进入校赛现场决赛的晋级比例。报名参赛的各支团队在2024425前提交3个参赛资料(盲审版摘要、盲审版PPT、该队队员进行PPT汇报的录屏文件)打包发送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学办邮箱 bme_jxb@gzhmu.edu.cn,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将于202455日前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根据评分标准(附件4)对各队伍提交的作品进行函评,确定进入校赛现场决赛的比赛队伍。

(二)校赛现场决赛

拟定2024515日前举办校赛现场决赛,答辩要求与评分标准参考附件34。决赛具体安排将在大赛QQ群(702185272)通知,请各参赛队伍及时加群并留意群消息。根据复赛指标择优推荐优秀的团队,代表广州医科大学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交叉学科”赛道复赛。

(三)复赛

交叉学科的作品不按分区,按学科亚组分组统一组织全国复赛,由大赛执行委员会审查作品的学科分组及查重,审核通过后的作品方可进入复赛环节。如查重过程中发现作品有违规行为,取消该作品的晋级资格及校赛获奖名次,根据校赛决赛排名由排名靠后一名的团队替补参加复赛。

复赛时间:20246-7月完成复赛。

复赛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原则上每个团队至少选派1名成员参加现场汇报答辩,其余成员线上参加答辩,专家全线下评审。每个团队至少需要1名指导老师陪同参赛(负责使用公务卡支付团队成员差旅费,用于报销流程),如需全员线下答辩,请各团队自行提前安排经费支持。

晋级复赛队伍可根据初赛意见、实验进展来修改摘要,在复赛前 1-2 周开放修改时间内重新提交修改的中英文盲审版摘要以及答辩 PPTpdf 版本,格式要求见附件 1,以作品标题命名)。

复赛具体时间、地点、形式详见第二轮通知。

(四)总决赛

时间:待定

地点:广州/深圳(待定)

承办高校:中山大学

形式:学生全线下现场参加决赛,不设线上。专家线下评审。

每个团队至少需要1名指导老师陪同参赛(负责使用公务卡支付团队成员差旅费,用于报销流程),请提前安排经费支持。

晋级总决赛队伍可根据复赛意见及实验进展补充进一步修改摘要(2 个版本均需要修改),将修改的摘要与答辩 PPT(pdf 版本)在总决赛前 1-2 周开放修改时间内重新提交。

没有晋级总决赛的作品可自愿报名参加壁报展示交流环节,各校限报 1 项,择优设优秀奖;组织往届金奖作品经验交流。

运用直播平台,向全国直播开闭幕式现场盛况。具体见第三轮通知。

总决赛同期举行大赛15年十届成果展,展示15年来人才培养成效等。

七、论坛注册费、会务费及缴纳方式

(一)复赛(省级)

注册费收费标准:每项作品800元,主要用于专家的劳务费等。请于2024610日前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缴纳。逾期将被视为自动放弃资格。

参加论坛现场复赛的学生、教师及观摩人员需缴纳会务费。会务费标准:学生400/人,教师:1200/人。会务费的缴纳方式将在第二轮通知中说明。

(二)总决赛(国家级)

注册费收费标准:每项作品800元,主要用于专家的劳务费等。

参加论坛现场复赛的学生、教师及观摩人员需缴纳会务费。会务费标准:学生:400/人,教师:1200/人。缴纳方式将在第三轮通知中说明。

注意事项:参赛作品的注册费、会务费,以及学生参加复赛、总决赛的差旅费,由排名第一学生所在学院安排经费。


特此通知!





附件:

 附件1.作品格式要求.docx 

 附件2.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作品原创性声明.docx

 附件3.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答辩要求.docx

 附件4.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评分标准.docx

 附件5.交叉学科申报指南.docx 

 附件6.报名表.xlsx

 附件7.网报指南.pdf

(联系人:李哲怡;联系电话:020-83079013)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024年3月7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李学思
附件下载
  • 附件1.作品格式要求.docx    已下载
  • 附件2.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作品原创性声明.docx    已下载
  • 附件3.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答辩要求.docx    已下载
  • 附件4.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评分标准.docx    已下载
  • 附件5.交叉学科申报指南.docx    已下载
  • 附件6.报名表.xlsx    已下载
  • 附件7.网报指南.pdf    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