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我院积极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组织培育工作,历经6月校赛,斩获校赛金奖1项、银奖3项及铜奖2项。8月在广东省赛中,再获省赛银奖3项、铜奖3项。2024年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及其相关活动在上海圆满落幕,我院本科生团队和研究生团队从全国数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院本科生曾浩文同学负责的“便携式脉冲振荡肺功能仪”项目团队在产业赛道中表现优异,荣获全国银奖,实现了学院在国家级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刷新了我院学生团队参与此项赛事以来的最佳成绩,其中产业赛道更是学校实现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

一、国赛获奖项目展示
1.便携式脉冲振荡肺功能仪
团队负责人曾浩文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团队,在多位指导老师支持下,历经数月备战,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团队整合了学校、医院和企业的三方资源,响应国家关于呼吸慢病基层筛查的政策号召,成功研发了脉冲振荡肺功能仪(IOS),打破了该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IOS设备的国产化和智能化,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了一份力量。
2.栓视通——静脉血栓影像数智诊疗引领者
团队负责人骆彦德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团队,针对静脉血栓临床诊断和治疗瓶颈,提出三大技术创新,开发出智能化诊疗软件。其中的算法经过验证,不仅能够有效实现血栓的分期诊断并显著提高血管通畅率,而且其特点在于提供从诊断评估至术中导航的完整方案,无需对比剂即可实现血栓可视化,同时作为产学研结合的显著成果,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静脉血栓精准诊疗带来新希望。
二、省赛获奖项目展示
1.可穿戴式肺功能康复监测系统
团队负责人林子新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团队,研发的“肺管家”基于柔性电极的可穿戴肺功能康复监测系统,通过穿戴式背心多点采集肌电信号,能够实现无创、实时、连续的呼吸肌群状态评估,特别适合长期肺康复患者在居家使用。系统支持无线数据传输,解决了电极适配性难题,为康复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技术支持,未来,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帮助更多患者,提高康复质量,为基层医疗和肺康复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基于多模态时序数据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智能筛查与精准诊断
团队负责人谢文韬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团队,针对急性白血病痛点问题研发智能诊断平台,完成了算法优化与产品迭代,初筛与亚型诊断准确率高达92%和95%,效率提升110%,生成的分析报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产品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色。本项目能获得此奖项,不仅源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与支持,以及学校和学院的全力支持。

3.医疗陶瓷高精度异形件加工的低成本机械臂控制系统
团队负责人冯景辉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团队,聚焦于医疗陶瓷高精度异形件加工的低成本机械臂控制系统,致力于利用创新的控制系统设计解决传统医疗陶瓷加工中存在的成本高、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团队成员表示,项目的完成历经了调研、反复的实验测试和不断的技术优化,这次参赛经历不仅让他们在科研能力上有所提升,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合作和坚持的重要性。
4.呼吸肌群智能可视化康复背心
团队负责人赖佳楷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团队,对呼吸肌背心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优化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法、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采用多维监测实时控制等,让呼吸肌背心可居家监测的同时进行远程康复,减小就医压力及成本,便利便民,更为广大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三、校赛获奖项目展示
1.呼吸畅通护卫者——多功能气道支架
团队负责人卓志宁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团队,经过多次的深入讨论与细致修改,不断完善项目方案。团队成员之间展现出的紧密协作精神,成为了该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次经历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还深化了他们对复杂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团队成员深感此次合作带来的成长与荣耀,未来将继续携手并进,不懈努力,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2.“隔空造物”——国际领先全息成像生物3D打印技术
团队负责人沈浩斌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团队,初期面临墨水选择单一、打印软件亟待升级、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经团队成员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已开发出多用途生物墨水,完成软件升级,实现商用。在技术上取得显著突破,打印时间、打印精度、细胞存活率等技术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团队成员表示感谢老师指导及学校支持,将继续努力,期待未来佳绩。

3.“近斜清”——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童近视与斜视诊断系统智能诊断系统
团队负责人罗天阳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团队,针对日益严峻的儿童近视和斜视问题,创新性地推出了一款名为“近斜清”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专为手机端打造,操作简便快捷,用户只需拍摄一张眼部照片,系统便能迅速进行精准分析,并生成详细的健康报告。这一产品不仅省时省钱,更将关爱送达偏远山区儿童,为他们带来更加清晰的世界,守护健康成长。我们坚信,“近斜清”将成为家长、教师和儿童的福音。
4.sugar tracker——专为老人打造的经济型血糖仪
团队负责人罗明媚带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团队,运用CGM技术,内置专利电极,成功研发出可24小时精准持续监测血糖的设备。该设备不仅实现了低成本长时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还集成了多联生理生化数据采集功能,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构建了慢病数据建模与预测技术。在比赛前,团队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充分准备,最终在校赛中荣获铜奖。团队成员将继续努力,不断突破,为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