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将至,春节渐近,年味渐浓!越是临近假期,越要绷紧安全弦,小编这里有一份安全知识大礼包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平平安安过寒假,开开心心过大年!
一、防范于心,警惕诈骗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使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从简单的钓鱼邮件到复杂的社交工程诈骗,骗局的形式多样而精细,使得大众往往防不胜防。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提高警觉,加强自我保护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典型案例:
1. 王某,一名中国演员,因一次看似正规的泰国试戏邀约而踏入了诈骗的陷阱。据他回忆,起初接到邀约时,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试戏地点、报酬待遇等都经过了详细沟通。然而,当他抵达泰国后,却被迅速转移至缅甸的一个偏远地区,被困在了臭名昭著的诈骗园区。幸运的是,王某的家属及时发现了异常,并迅速与中泰两国政府取得联系。经过多方努力,王某最终得以顺利获救。
2. 2024年11月4日,小龙(化名)收到一自称“雨露计划助学金工作人员”的好友申请,小龙添加后,对方称可以帮其免费申请助学补助,小龙便在对方的指引下告知其父亲的个人身份信息及银行卡信息。随后又将父亲手机收到的3条验证码告知了对方,当小龙的父亲发现银行卡中的钱被转走时,才发现被骗,遂报警,共计金额30000元。
3. 2024年11月7日,小旭(化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微信客服”,说小旭的“微信百万保障”服务试用期到期,如不取消每个月将自动扣费800元。小旭在“客服”引导下,发现微信中确实有“百万保障”这个功能,于是提出关闭。在“客服”引导下,小旭下载了“某会议”APP,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客服”发过来一个链接,让小旭点击支付关闭手续费。小旭在链接中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后,手机收到了13万元的银行扣费短信。
4. 2024年11月8日,小褚(化名)被陌生人拉入一QQ群,群主称在某音点赞可赚钱,一个赞4.3元。小褚做了几单点赞任务后成功提现,在群主的诱导下,小褚便通过群内陌生链接下载“某地传媒”APP,开始做充值返利任务,小褚充值1000元并没有收到返钱,随后小褚被客服以数据出错继续充值为由诈骗共计17880元。
防范电信诈骗的“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不轻易加陌生人的微信、QQ好友,不轻易拉陌生人入群,不给犯罪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金融账户信息,如有疑问要向亲友等知情的人核实。
(3)不转账: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在汇款转账前要向对方再三核实,不能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一定要向公安机关立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联系方式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如遇亲属境外失联、被困等情况,请及时到属地公安机关报警,并同步向我驻外使领馆等官方渠道求助。

二、共筑网络安全 守护数字家园
随着互联网逐步渗透并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也正在重塑全球的传播秩序和国际舆论格局,数字媒体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途径。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传播器和放大器,网络舆情触点多、燃点低、烈度强,热点敏感问题呈现易发多发态势。网络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更要始终坚持弘扬正能量与抑制负因素相统一,要提升素养,加强甄别,对恶意炒作、流量造假、造谣生事,破坏国家安全等违法行为坚决说“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做到:
1.不沉迷于网络,约定每天的上网时长,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2.不玩渲染网络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游戏。
3.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
4.上网不攻击、侮辱、诽谤他人,若遭受网络欺凌,应及时寻求父母帮助。
5.警惕境外电台、电视、网络等传媒的煽动、造谣。
6.发现泄露或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三、遵循实验流程规范 守护科研人员梦想
在实验室中,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处理危险化学品是确保实验安全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处理危险化学品的方法:
(一)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了解实验器材:在使用实验器材之前,应先了解其用途、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不熟悉的器材,应先阅读相关说明书或请教专业人士。
检查实验器材:使用前应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没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正确操作: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例如,在使用玻璃器皿时应避免破裂,使用电器设备时应遵循安全用电规范。
注意清洁: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和整理实验器材,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二)处理危险化学品的方法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在处理危险化学品之前,应先了解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毒性、危害及应急处理方法。这有助于正确选择处理方法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储存规范:危险化学品应按照规定进行储存,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火源等不利条件。储存容器应密封良好,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应急处理措施。
佩戴防护用品:处理危险化学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等,以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处理危险化学品,避免发生泄漏、火灾或爆炸等事故。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并确保工作场所清洁整齐。
废弃物处理:处理废弃的危险化学品时应遵循相关规定,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废弃的化学品容器应清洗干净后进行处置,以确保环境安全。
应急处理:如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撤离现场、灭火、稀释泄漏物等。同时应报告相关部门并寻求专业救援。
四、日常生活安全提示
假期离开宿舍要做到“人走水电关”,特别是空调,电脑要及时切断电源。留宿同学要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控乱接电线和插座,不超负荷用电,不适用违章电器,禁止乱拉电线到室外。
火灾问题不容忽视,“防火先行,安全至上”,各位同学应当牢记防火知识,熟练掌握火灾预防和逃生技巧,提高火灾应对能力。
我们要提高自主防范意识,财产安全在于防患未然。在日常生活中各位同学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钱包”,谨防上当受骗。
快乐过寒假,安全不放假!各位老师,同学们,正值新春之际,小编在这里预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诸事顺遂!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 首都网警 网易新闻 联勤集结号 佛山大学管理学院公众号
文字来源:央视新闻 旗帜网 搜狐新闻 联勤集结号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