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正文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08-31 浏览次数: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微专业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疾病预测与诊断、医学影像分析、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发展,医学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微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医学大数据分析、医学影像处理和生物信息学等核心内容。

本微专业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医学影像分割、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与优化等技术,掌握如何处理多模态医学数据,分析疾病模式,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学决策,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精度。

本微专业适合具有医学背景并对医学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为未来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和创新奠定基础。

二、微专业特色和亮点

本微专业以“目标导向,医工深融”为核心,旨在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医疗大数据挖掘及疾病智能预测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培养能够将技术原理与临床价值相结合,具备跨学科整合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遵循“数据-算法-平台-应用”的递进式逻辑,从医学人工智能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径出发,系统讲授核心技术。课程全程贯穿项目式训练,帮助学生构建从数据获取、模型构建到评估部署的全流程闭环能力。

在教学与评价上,采用“真实数据、案例驱动、过程考核”的模式。所有实验与案例均源于临床真实场景,重点培养学生定义问题、实现方案与进行可解释性评估的能力。课程考核除了上机考试,还设有项目汇报、案例分析及课程论文等多元化形式,实现“技术掌握—问题解决—思维提升”的一体化培养目标。

三、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理论:深入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涵盖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方法,并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及注意力机制等关键模型架构。

精通关键领域技术:系统学习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医学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模块的原理与方法。

熟悉前沿应用知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多模态医学数据分析、智能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测、精准治疗等真实临床场景中的应用范式、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理解伦理与法规规范:掌握与医学数据相关的技术伦理、数据隐私保护、安全合规等知识,认识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与责任。

(二)能力目标

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包括医学影像、生物信息学数据、时序信号及电子病历文本在内的多源异构医学数据,完成数据清洗、预处理、特征工程和可视化等任务。

模型构建与优化能力:能够运用Scikit-learn、PyTorch等主流框架,针对特定医学问题设计、实现并优化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对模型性能进行量化评估,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解释,并通过可视化工具直观呈现分析结果,最终撰写规范的分析报告。

跨学科创新应用能力:能够融合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科学的知识,针对临床实际需求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具备设计与开发智能医疗应用原型的综合能力。

(三)素质目标

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树立“健康中国”的家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恪守科研诚信与职业道德。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中的伦理挑战,坚持技术向善,注重患者隐私与数据安全。

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培养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能够在面对复杂医学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并勇于探索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

全球视野与团队协作: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能追踪全球医学人工智能的技术前沿与发展动态。具备在多学科背景团队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与终身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变革,为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招生对象、条件和计划

(一)招生对象:全校二年级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智能医疗仪器方向和智能医学信息方向除外)。

(二)招生条件:绩点排名位于所在专业前30%,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1) 已修读公共选修课程《计算机课程》Python模块,且《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与《计算机课程》期末总评成绩均不低于85分;2) 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或同级别考试中,获得程序设计类科目合格证明;3) 获得《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程序设计类竞赛省级以上奖项。

(三)招生计划:30人。

五、学制、学分和证书

学制:2年

学分:10学分

学习证明发放: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到规定的要求,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负责统一颁发“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结业证书;本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登记信息,不授予学位。

六、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数

学时数

开课单位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人工智能与医学数据分析

3学期

2

40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

线下考核

机器学习及医学应用

4学期

2

36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

线上考核

医学与生物信息学

5学期

2

40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

线上考核

医学图像处理

5学期

2

40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

线下考核

深度学习平台与医学应用

6学期

2

36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

线下考核

七、教学安排

共设置一个教学班,开课时间见课程设置,线下上课时间将安排在周末或晚上,具体上课时间另行通知。

八、报名方式

(一)报名时间:2025年9月10日-14日。

(二)报名方式:请将个人信息表(附件1)、成绩单、符合招生条件的佐证材料(符合《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与《计算机课程》成绩要求的无须提交佐证材料)打包成一个压缩文件,以“学号-姓名-微专业报名”命名,发送到邮箱:bme_jxb@gzhm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微专业报名”。

(三)经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组织面试,按绩点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和公布名单。

(四)录取后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统一报学校教务处进行选课。

九、联系方式

李老师,联系电话:020-37103460,联系地址:番禺校区博学楼A1-507。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025年8月31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李学思
附件下载
  • 附件1.个人信息表.xlsx    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