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携4大项目亮相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

2023年3月22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项目组参与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办的成果转化路演。本次活动是由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广州国际生物岛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项路演活动,广州医科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金融局、生物岛管委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创景、奥咨达等生物医药企业代表,中国银行、宜德基金、广华创投等金融投资机构代表,高新区集团等区属国企代表以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出席活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参与转化路演项目组有四个,分别是:便携式IOS肺功能仪、基于微电极的多重生理信息监测平台、硅酮气道支架系列产品、呼吸肌群智能可视化康复背心。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此次展示的四大科技项目涵盖了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等领域:


1.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主任温川雪副教授介绍的IOS肺功能仪,着眼于解决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易用性,并突破仪器开发的“卡脖子”技术难点,打破国外厂商对这一领域的垄断,实现肺功能检查设备系列的国产化,从而大幅度降低设备和耗材成本,推进肺功能的基层筛查。同时,创新性开发肺功能大数据平台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提供一套完整的、覆盖全面的肺功能检查高性能测试系统,并根据指南及本产品开发的技术研究建立IOS肺功能测试的质控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检测质控指引。



2.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牟磊副教授的基于微电极的多重生理信息监测平台,融合丝网印刷微电极、微流控、柔性电极等前沿技术,创新了多种人体生理信息同时监测的科技成果,并构建人体生理信息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实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还能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这种平台可以实时收集、分析和处理大量的生理数据,从而实现对慢病的精准监测和预警。



3.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系主任阳范文教授的硅酮气道支架系列产品,针对气道狭窄临床治疗的不足,形成“支架个性化设计与制造、高载药容量支架设计、药物释放调控”三大核心技术,并获得国家省市等多个项目研发资助,发表论文5篇、授权专利5件。已完成样品制备和体外安全性评价,目前正在进行动物实验,预计2024年10月完成动物实验。



4.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讲师刘洋博士的呼吸肌群智能可视化康复背心,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过程缺乏呼吸肌群的监测和反馈手段,导致临床难以精准指导和评估训练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可穿戴式呼吸肌群智能康复可视化系统,重点开展人体共型适配器研究、肌电/压力/超声等呼吸肌群多源信息监测系统研发、基于多源异构信息同步解析和拥有数字孪生技术的呼吸肌群可视化系统开发。该系统将实现呼吸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呼吸肌群肌电信号、压力信号以及深层膈肌超声信号的同步监测;实时反馈康复过程中呼吸肌群的运动状态,为后续优化呼吸康复方案及评价康复效果提供支持。



在路演现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专家们对这些科技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和与会者就技术原理、应用前景等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表示,学院将继续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助力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此次成果转化路演不仅展示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成果,也为学院师生搭建了与产业界合作的平台,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相信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不懈努力下,更多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科技项目将不断涌现,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刘慧宁